“打车难”卷土重来监管政策需宽柔相济
自“网约车新政”实施,至今已经两周年。近日,多地打车难问题伴随着频繁降雨“卷土重来”,约车平台或显示“附近无可用车辆”或提示“排队人数较多,请耐心等待”。网约车出现“打车难”现象,除了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外,是否还有其他原因?越来越细化的行业监管,对网约车的“新生态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?对网约车而言,应如何在监管和发展中找到平衡?
网约车具有方便、灵活、服务好等特点,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。不过,近来部分城市网约车再次出现了“打车难”的情况,笔者认为,除了像天气等意外因素无法控制,监管政策则属于人为因素可以调整,应秉持鼓励创新、审慎包容原则,采取宽柔相济的方式,满足现实市场需求,解决“打车难”问题。
据某共享经济研究团队调查数据显示,2018年3月至7月,北京市网约车应答率下降22%,单均应答时长增加3.4倍。之所以如此,则跟北京市加强网约车执法,打击非法运营有很大关系,由于很多网约车不符合标准,在执法严厉、罚款较重的情况下,就不敢再轻易接单,导致网约车运营数量骤降,市民打不到车,产生焦虑情绪,对监管部门亦心生不满,部分人为了赶时间,甚至被迫打货车出行,增加了出行风险。
其他城市“打车难”诱因亦与北京相似,都是地方政府所发布的网约车标准过高,令合规车辆和司机严重不足,很多司机为了谋生,违规私下开超标网约车,在监察执法不严时,社会影响并不大,可一旦执法收紧,“打车难”就立刻重现。违规开网约车确实不对,理应受到处罚,但是地方标准太过严苛,导致网约车供给不足,则就需要反思了。市场正常合理需求不宜过度压抑,应适时调整地方网约车标准,增加供应量,以满足市场所需。
网约车新政发布两周年以来,部分城市根据实施情况,结合市民的反馈意见,对地方网约车细则主动进行调整,以适应市场需求状况。诸如杭州出租车和网约车从业人员“两证合一”;安徽芜湖将车辆要求从三年放宽为五年,降低车辆轴距和排量要求,取消了网约汽车驾驶员证六年有效期规定等;福建泉州降低对车辆准入门槛;甘肃兰州将原先的车辆轴距、不得接入多平台等要求删除等,从而增加当地网约车数量,有效缓解“打车难”问题,亦赢得市民的认同。
由此可见,网约车监管政策并非一成不变,各地应多考虑实际情况,以满足市民需求、提供舒适服务为原则,对网约车细则进行适当调整,尊重市场竞争规律,鼓励良性竞争,以市场发展倒逼行业升级。
相关内容
- 平安产险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
- 辽宁首届乡村“喜晚 ” 将快乐文化带给全国观众
- 品质上乘,新玉麟海参持续领跑海参产业
- 倒计时1天|移动云为辽宁数智化转型发展筑基
-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|耿杰 2023.10
- “沈水之阳 嗨购全场”玩梗阵地:线下打卡,赴一场文化与艺术之约
- 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暖心服务获客户点赞
- 平安产险大连分公司关爱年轻人暖心服务
- 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进入“深水区”,华为以技术创新开拓智驾新体验
- 海城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2023电商博览会
- 星巴克大连首家手语门店温情启幕 用咖啡温暖无声的世界
- 2023华语乐坛青年歌手电视大赛 辽宁赛区召开新闻发布会
- 城市动态 | 寻访英雄足迹 再造英雄驻地—建昌县佛指山村红色研学调研纪实
- “全险”逐步覆盖产粮大县
- 大连:平安养老险罗庆忠:投管人的动态管理需把握“四把尺子”
- 汉江实验室2023年全球招聘公告
- 春季当心甲型流感 选对药物治疗事半功倍
- 环境向绿 步伐向北——星巴克中国东北首店亮相大连
- 辽宁首例强生眼力健TECNIS Toric II植入手术成功开展
- 跨越湖海,玉兰花开